" 一個甜筒 50 元、好看一點的將近 100 元,小時候買不起,現在更買不起了。"
在中國冰淇淋市場,哈根達斯是當之無愧的 " 愛馬仕 "。然而,這樣一個高端品牌,正成為時代的眼淚。
近日,有市場消息稱,哈根達斯母公司通用磨坊,可能尋求以數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在中國的哈根達斯門店。
彭 · 博 · 社報道稱," 目前談判尚處于初期階段,通用磨坊可能決定不出售,并打算繼續在中國超市或便利店等場所販賣哈根達斯。"當天下午,通用磨坊回應多家媒體," 對謠傳不予置評 "。
不過,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遭遇的增長壓力卻是事實。
據通用磨坊最新財報,截至 2025 年 2 月 23 日的三個月,其高端冰淇淋業務凈銷售額 1.38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1.42 億美元同比下降約 3.2%。在近期的某場論壇上,通用磨坊董事長 Jeff Harmening 也曾公開承認,哈根達斯在華的店鋪客流量出現兩位數百分比的下滑。
財報會上,Jeff Harmening 進一步稱,"(哈根達斯)的門店利潤率低,固定成本卻很高。"
近年來,通用磨坊正不斷梳理并剝離旗下資產。2024 年,通用磨坊接連收購了 3 家寵物類別企業,再將北美酸奶業務剝離。而在中國市場,通用磨坊 2019 年就將優諾酸奶的中國業務出售給了天圖投資。
也因此,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的命運被更多關注,曾經的冰激凌 " 頂流 ",又究竟該如何講述新的故事、如何應發展瓶頸與 " 中年危機 "?
圖片截自哈根達斯小程序
關店、分流與 " 高端濾鏡 " 破裂
在美國市場,雀巢運營的哈根達斯走的是快消品路線,在超市里不難碰到。不過,當哈根達斯進入中國市場,通用磨坊卻將其打造成了一種 " 高級貨 "。
1996 年,哈根達斯在上海南京路開出第一家門店。
在那個人均月收入只有 500 元的年代,哈根達斯僅紙杯裝的單球冰淇淋,售價就達到 25 元。隨即,哈根達斯通過精致的店面裝潢,以及 " 愛她,就帶她去哈根達斯 " 的經典廣告語,快速奠定了其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高端形象。
此后的十余年間,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飛速發展,門店不斷擴張到全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又推出了冰淇淋月餅等經典產品,零售渠道也逐漸拓寬至商場及酒店定制等 TO C 業務。
業內普遍的感知是,哈根達斯與星巴克等眾多洋品牌一樣,趕上了中國經濟發展與中產階級崛起的時代紅利。通用磨坊財報顯示,2006 年至 2015 年,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銷售額的復合增長率達到 33%。
然而,伴隨新興冰激凌品牌與新茶飲的崛起,中國冰淇淋賽道變得愈發擁擠:不僅有 DQ、聯合利華這樣的外資企業競爭,相對于平價的本土冰淇淋品牌也悄然崛起。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 年,Gelato 增速尤為亮眼,以 10% 的增速突破 120 億元市場規模。與美式冰淇淋不同,Gelato 以牛奶為主料,低糖低脂,不少品牌還把 " 不加一滴水 " 當作賣點。
此外,野人先生、波比艾斯等本土冰淇凌品牌,也保持著較高的擴張勢頭。在上海購物中心協會品牌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杜斌的觀察中,近兩年,購物中心很歡迎 " 野人先生 " 的入駐。
而哈根達斯卻在悄悄關店,這其中包括北京國瑞的老店,以及南京江寧萬達廣場的門店。杜斌表示,許多哈根達斯因門店業績表現欠佳,在 10 年合約到期后不再續約。
據行業媒體《中國冰淇淋》報道,2024 年 1 月,哈根達斯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為 466 家。窄門餐眼數據則顯示,截至 6 月 20 日發稿前,哈根達斯在中國的門店數為 385 家,遠低于野人先生開出的 566 家門店,以及 DQ 的 1695 家。
" 在產品口味上,當前的哈根達斯與平價冰淇淋并沒有太大差別。"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 36 氪直言,無論從口味層面還是門店服務層面,哈根達斯明顯創新不足,單薄的品牌敘事也不再能激起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在冰淇淋賽道愈發擁擠的同時,新茶飲與本土咖啡門店的出現,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休閑小憩的空間。
在這一背景下,哈根達斯原有的市場份額被分流。
通用磨坊財報顯示,近幾年來,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出現下滑,由 2019 財年(2018 年 5 月 28 日至 2019 年 5 月 26 日)的 8 億美元銷售額,不斷縮減至 2024 財年的 7.3 億美元。
質價比浪潮下,老洋牌如何自救?
日子過的不舒心的不僅哈根達斯一家。
今年 3 月,聯合利華拆分旗下冰淇淋業務,并成立 " 夢龍冰淇淋公司 "。據了解,此次拆分的原因是冰淇淋業務在渠道、利潤結構等方面與聯合利華其他業務存在差異,獨立運營有助于雙方實現更高效的發展。
財報顯示,2023 年,聯合利華冰淇淋的業績同比下降 6%,2024 年再度減少 1%。聯合利華也在財報中提到,由于市場普遍疲軟,中國市場出現下滑。而聯合利華對 " 夢龍 " 的拆分,或許也暗示著哈根達斯未來的命運。
客觀來看,消費分級的大背景下,年輕消費者愈發追求 " 質價比 ",普遍不愿意為 " 空有高端頭銜 " 的 " 冰淇淋刺客 " 買單。
艾媒咨詢最新調研也顯示,消費者對冰淇淋的消費變得保守:2025 年,只有 6.94% 的消費者會購買超過 20 元的單只冰淇淋,77.39% 消費者更偏向于選擇 10 元以內的產品。2023 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 9.01% 和 49.67%。
圖片來自艾媒咨詢
在高端冰淇凌市場不斷縮水之時,哈根達斯也在嘗試自救。
2024 年末,通用磨坊國際事業部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蘇強在接受 Top Digital 采訪時表示,未來哈根達斯將進一步拓展零售渠道,并重點推廣手持系列產品。為此,品牌也將增加銷售點、改善產品陳列,以便讓消費者更容易看到和購買哈根達斯的產品。
這一舉措無疑會提升哈根達斯在零售市場的曝光度和競爭力。而除了拓展零售渠道以外,哈根達斯也在通過降價促銷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
今年 4 月底,哈根達斯在上海一家山姆設立快閃店,189.9 元的價格可任選十種口味。另在部分城市,哈根達斯的門店也開啟了 "9.9" 元購買指定外帶經典咖啡的營銷活動。
值得提及的是,哈根達斯的 Slogan 也變成了 " 每天都要非比尋常 "。蘇強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 " 悅己 ",哈根達斯也希望能開拓送禮場景。
但在各種競爭對手的圍剿下,哈根達斯要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小。
進入 2024 年以來,蒙牛、伊利等乳企巨頭也在不斷調整冰品業務,認養一頭牛、飛鶴也在加速布局。
客觀來看,當整個行業進入低毛利時代,降低產品價格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消費者購買意愿。不過從品牌的長遠發展來看,這一舉措仍可能會對品牌的形象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Jeff Harmening 也曾表示,合理定價至關重要,但并非唯一要務,公司還會增加營銷投入。他進一步強調," 雖然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的門店零售額持續下滑,零售業務卻有所增長。"
這或許也意味著,在保住零售渠道的基礎上,賣掉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業務,也并非是一件壞事。
在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的觀點中,中國消費者對高端餐飲有了更多要求——既需要綠色健康,又要帶有文化內涵與社交屬性。現階段的哈根達斯門店,難以匹配當下消費者的新需求。
反觀其他外資品牌,中信資本成為麥當勞中國控股股東后,開啟了更本地化發展的 " 金拱門 " 時代。另一邊的星巴克,也在積極尋找中國業務的買家。
" 如果哈根達斯能交給中資機構來運營,可能會更‘接地氣’,也更能適應中國本土市場情況。" 朱丹蓬認為,當下的哈根達斯應盡快布局包括高端、中端以及大眾化的不同價格帶產品。
杜斌也對 36 氪表示,哈根達斯仍具優勢,只不過需要做出一些調整,比如在現有的門店基礎上增設 " 即買即走 " 的窗口,或開設更多像 DQ 一樣的小店,以應對當前的市場困局。
截至發稿,哈根達斯母公司通用磨坊股價漲 2.66%,年內累計跌 14.88%。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