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備案200多萬成本壓垮中小平臺新金融
網貸備案之際,行業百態盡顯。
最近,各地網貸備案工作進度明顯加快,發文、檢查、開會成為主題。距離6月底的備案大限所剩不多,各網貸平臺正緊張進行百日沖刺。
“挺緊張,也挺焦慮,心里沒底。”不止一家網貸平臺的高管向《華夏時報》記者表達過這樣的感受。
目前,平臺備案已成為各公司生死攸關的大事,網貸備案成功,皆大歡喜;如果備案失敗,那可謂是全盤皆失。
在備案成本高企、P2P網貸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一場行業性的“變形記”正在悄然上演,有的平臺主動退出,有的選擇賣身,還有的則私下簽對賭協議,各種中介、掮客等活躍其間。
成交創歷史新低
網貸行業的成交量是個風向標。
2018年2月,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690.04億元,環比下降18.83%,創近一年月成交量新低。2月網貸行業的活躍投資人數、活躍借款(享低息貸款)人數分別為373.06萬人、394.24萬人,雙雙跌破400萬關卡。
行業數據報告透露了當前網貸行業的宏觀形勢。而投資者的感受更加明顯,現在不少網貸平臺都無標的可投,這種現象俗稱“標荒”,一般主要集中在春節,但春節過后標荒現象依然沒有得到緩解,甚至有大面積蔓延的趨勢,一些大型平臺紛紛下調了投資收益率。
廣州互金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春節后的資產荒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過完節后,資金重新回到市場,導致資產端供給不足而資金端供給又十分充裕。“今年的資產荒相對往年,更重要的是整改驗收因素,以前有所僥幸心理。現在監管給了明確的驗收時間,平臺要通過整改驗收拿到備案,都得痛下決心放棄超額業務和不合規業務了。“
目前,對于平臺而言,除了那些曾經涉及的首付貸、校園貸、現金貸等業務,多數平臺現在最大的難點在于存量大額標的消化,為了合規,不得不砍掉一些業務。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在近日的一次研討會上表示,平臺能否備案早已明朗,現在主要討論備案驗收后出現的可能性,比如行業的成本增加等。“傳統金融機構轉型金融科技,央企國企、上市企業等會紛紛布局加入,這對于私企的競爭性更大。”
目前,尚沒有地方金融(注冊領紅包)辦明確證實的獲備案的平臺,有媒體援引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人士的話說, “部分平臺獲得備案文件,只是沒有公布。備案不能完全按文件來,出于很多考慮,比如招商引資、財政稅收等。”
這輪備案,無論能否通過,但平臺大出血是必然的。“春節過后,網貸備案的中介服務費都漲了二三十萬了,原來50萬起步,現在都七八十萬了。”最近,一家廣東網貸平臺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現在有些中介趁火打劫的,現在工作都要為備案讓道。
由于網貸備案的驗收工作主要由一些律師事務所、會計所等中介機構負責,雖然金融辦不會具體指定律所,但是平臺為了備案自然還是要找些大型公信力好的律所。上海有行業人士透露,像上海在開展備案工作時,找了六家大型律所開會,這給外界釋放的信號就比較明顯了。
成本高壓垮眾平臺
網貸的備案成本有多高?上述上海業內人士估計,備案成本大約在200萬,這些開支除了律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還有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等保證書、第三方存證等費用。
據介紹,這200多萬的費用并不包括銀行存管、存量業務清退等額外費用,此前,各大平臺上線銀行存管已經花費百萬之多。
正是在此背景下,網貸平臺也面臨多種選擇,有些平臺索性賣掉或清盤。數據顯示,2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890家,環比減少16家;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4164家,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6054家(含停業及問題平臺)。
****高級研究員張葉霞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全國停業及“問題平臺”相對2017年年底有一定增多,主要是因為備案期限將至,平臺合規成本上升,競爭力不足平臺陸續退出P2P網貸市場。“隨著監管的持續加碼,以及備案工作的開展,行業正式進入洗牌期。整改到期后,沒有獲得備案的P2P網貸平臺將要面臨退出市場的可能,因此未來運營平臺數量將會出現明顯下降。”
目前,網貸行業也在進行多手準備,除了開展各類備案準備工作、退出或者賣掉,還有的計劃轉移到其他地區。
最近,有麥子金服(注冊領紅包)離職員工爆料,麥子金服對備案的第二手計劃是到深圳,如果在上海備案不成功,將會收購一家深圳平臺,而這家公司現在正在深圳嘗試備案。目前,麥子金服并未回應爆料。
不過,本報記者了解到,買殼或借殼成為不少平臺的選擇,這主要與平臺自違規業務難清理有關。
有平臺負責人介紹,由于體量小的平臺,基本上沒有什么業務規模,違規業務較少,清理也比較簡單,這樣的小平臺反而好過備案。
事實上,從目前的網貸殼資源來看,中小平臺更易成為售賣的主體,這也主要是當前網貸備案形勢下,在業內人士看來,從行業總體來看,中小規模平臺更易通過備案,但是考慮到未來競爭等方面的問題,此類平臺也更有出售需求。
最近,行業內充斥著收購殼平臺的消息,監管政策也鼓勵平臺并購重組。據悉,目前網貸的殼市場中,有兩種類型平臺及購買模式,一種是不管平臺備案通過不通過,目前以待收為準,大約為待收額度的一到三折。比如待收10億元,則售價為1億元到3億元左右。
第二種是對賭可以備案的,此類網貸殼資源買賣交易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設置“底價+備案對賭”的協議,所謂“底價+備案對賭”是指備案之前,預付部分款項,備案成功后再付全款,此類對賭模式更像是買賣雙方對于備案和交易價格博弈的一個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備案的推進,一些平臺的上市計劃也在加速,3月5日,維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維信金科”)在港交所發布招股說明書,擬在香港上市。
有投行人士表示,境內互金平臺之所以扎堆赴港上市,一方面是國內監管趨嚴令赴美上市日益艱難,不少平臺只能轉道香港尋求上市機會,另一方面香港資本市場對金融科技等新興產業給予相當高的估值,讓不少平臺股東看到新的財富效應,積極推動平臺赴港上市。”另外,互金平臺扎堆赴港上市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給備案登記與整改驗收通過“加分”。
【來源:華夏時報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