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市場還有多少值得想象的空間?金融
近當前有2693家現金貸平臺,整個行業規模6000億-1萬億元之間,現金貸申請者共債比例超過80%,壞賬率最高能到50%,這個行業有人上市,有人默默經營,上市看上去光鮮無比,默默經營者也未必食不果腹,于是不少人仍前仆后繼,到底這個市場還有多少值得想象的空間?
市場用戶總量約4億
現金貸主要針對18歲—40歲左右且缺乏征信信息的人群。如信而富現金貸產品主要針對的“愛碼族”為接受過教育的且為傳統金融機構所忽略的年輕人。拍拍貸的群體同樣為20-40歲之間得不到傳統金融機構支持或滿足的人群。
這樣的人群有多少?
《2016中國信用卡行業報告》中顯示我國信用卡活躍用戶不到1.4億人,征信成本過高的人群約有2億,保守估計,未被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人群約4億人。
Trustdata移動大數據平臺監測給出了更直觀的數據,2017年9月,現金貸用戶規模達1257萬,約占未被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人群3%左右。
現金貸成本居高不下
現金貸以高利率著稱,而高利率一方面是其目標客群欺詐、信用風險較高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運營成本、資金成本的居高不下。
二三四五業內相關人士曾計算,目前市面上的現金貸業務,資金成本按月測算為貸款額度的1%,獲客成本按月為2%-5%,信審、支付成本按月為0.5%,人力、運營成本按月為0.5%-1%,壞賬按月為4%-6%,綜合而言,每月成本占當月貸款額的8%-13.5%。按年測算,年化綜合成本為96%-162%。
信而富招股書中公布獲客成本約為118元;樂信集團在招股書中其2017年前9個月獲客成本約105元。
“業內平均獲客成本約150元。生猛一點的平臺,獲客成本在180元-240元。”上海旖美信息技術公司消費金融業務運營負責人對此說道。
除了運營成本,現金貸的資金成本也值得關注。據一家現金貸平臺高管表示,隨著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資金成本也在攀升。去年尚不到10%,今年已經上漲到10%—12%,加上通道費、手續費這些成本,目前現金貸平臺的綜合成本普遍在15%左右。
有行業資深人士對獨角金融表示,市場上現金貸資金成本確實接近15%,現在由于政策刮風,會有資金出逃的現象,實際上銀行已經在出逃,會有一些機構拿不到錢。
他同時表示,現金貸其實不能用傳統機構的標準去衡量,它的周期、負荷成本和本身的風險系數不一樣。看政策的指導意見,可能要求整體提高行業風控能力,拿風控成本、系統成本提高,對客戶要求提高,盈利空間不敢說是可觀的,但如果沒有盈利,企業肯定是不能生存的。
現金貸的各項成本是造成其高利率的主要原因,而高利率則是監管打擊的重點問題之一。
監管或將造成馬太效應
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提到,由于部分“現金貸”存在較大風險隱患,要求各級小貸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禁止新增小額貸款公司跨省(區、市)開展小額貸款業務。
同期,央行、銀監會聯合召開了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會議,地方金融辦將上報屬地網絡小貸的具體業務數據,其中對于金額在3000元以上及以下的借款標準與業務操作區別,監管特別關注。同時,對于小貸利率,嚴格執行36%上限,被業內人士稱為是現金貸進行合規整改。
而之前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我國現金貸發展情況報告》指出現金貸平臺存在的三大問題,借款利率偏高、多頭借貸情況嚴重以及暴力催收事件時有發生。
監管進一步收緊,或將預示著一批違規操作或者存在金融風險的現金貸平臺將退出市場,同時市場準入門檻可能進一步提高,馬太效應或將顯現。
從市場余留空間、運營成本、資金成本或是監管來看,現金貸企業的發展面臨著新一波的考驗,市場留下的遐想或許已經不多。
本文討論的現金貸范圍是根據重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給出的關于“現金貸”定義,現金貸是小額現金貸款業務的簡稱,是消費金融領域產品,主要指無場景、期限短、金額小、沒有明確用途的信用貸款產品,具有在線申請、實時審批、快速到賬、額度偏小、借款期短等特點。現金貸借款用途不明確,不需要抵押物,不需要證明還款來源。
【來源:獨角金融】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