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風生水起的Airbnb,開拓中國市場會面臨哪些難題?專欄
文|Ata
11月2日, Airbnb正式對外宣布Airbnb中國的誕生。與此同時,該短租平臺也向中國用戶發出了告知書,稱將會把用戶的個人數據儲存在中國境內。
對于這種住宿類的國內并不是沒有人在做,當然也是少不了照葫蘆畫瓢,將同樣的運營模式與手段,套上了另外的模樣的,而且還不少,但這類型的,終究會埋汰在市場初期,連一絲發揚光大的機會都沒有,就像2013年那個山寨版Airbnb的愛日租,在燒光2000萬美金后,黯然關門,顯然Airbnb不適用中國市場。
那為何Airbnb仍舊一意孤行的選擇入華呢?
10月21日,美國紐約州州長Andrew Cuomo簽署了一項新法案,法案規定:房主在短租網站上將其整套房屋短租出去(少于30天),將面臨1000美元-7500美元的高額處罰。Airbnb立即做出回應,在紐約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無論訴訟結果如何,Airbnb所面臨的麻煩必然是接踵而至。由此看來,Airbnb在美國受到極其的限制,在整個市場受局限時,唯有發展新市場才可能獲得新生,也就是守不護舊陣地就施展轉移,這是目前對Airbnb是最不愿看到的卻又無可奈何的抉擇。
當然,Airbnb入華并非匆匆而至,2015年8月18日共享經濟公司、美國房屋租賃網站Airbnb 就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此外它還找到了兩個盟友,與紅杉中國以及寬帶資本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求共同拓展中國市場。正是有了在美國、歐洲等地發展中遭受制裁的前車之鑒,Airbnb在對中國市場大舉投入之前顯然需要提前做更多布局。
Airbnb入華將面臨何種窘境?
首先是,文化習慣與社會環境的受限。Airbnb和Uber都被認為是分享經濟的代表,Uber的模式能適用中國市場,可Airbnb不能。Airbnb是一家聯系游客和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服務型平臺,美國、日本、臺灣等的民宿文化本身就很普及,加上歐美線下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國外很多房屋格局都是獨棟house,可以單獨分出房間給租客居住。再者就是教育房東和房客的成本相當低,Airbnb先前解決這一問題,開放了社交關系鏈,允許用戶接入他們的社交賬號,如Facebook等,Airbnb還會展現其他社交關系,如校友關系等,Airbnb利用社交篩選系統,優先給房客提供有某種社交聯系的房東,在這樣的前提下,原本陌生人的房東和房客變得互相熟悉了。
而在中國并沒有類似Facebook這樣實名認證的社交平臺,因此無法利用同樣的路徑解決信任問題,加上風俗習慣上認為唯一滿足旅行度假市場的線下短租,大概就只有農家樂與青年旅社了。還有一點不同美國、歐洲市場的是中國的如家、速8等各種廉價快捷酒店遍布市區和城郊,極大的滿足了出行居住的問題,加上有解決眾多住行問題的APP、如藝龍、攜程、去哪兒等篩選出行住宿的利器,如此一來,Airbnb的高性價比優勢在中國更難發揮。
另一方面是來自同類型公司的競爭。Airbnb拓展市場可謂難,尤其是在房源方面,即便是擁有已有超過350萬中國用戶,中國房東也已接待了近100萬名客人,但相比國內變身版Airbnb的途家網坐擁1.5億用戶來說,還是略顯青澀。加上目前Airbnb的中國業務主要有兩種模式,就是中國房東+海外游客,以及海外房源+中國游客,而中國房客+中國游客的占比很小,這意味著Airbnb在中國很難成為和酒店業抗衡的主流模式。
所以說,如何爭取更多的房源是成為Airbnb中國發展之處最為關鍵的一步。在中國,房子是最貴的,且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難以消停的房價,就能得知現有的房子比黃金更具增值意義,而有條件環境不錯房子的絕大數不差錢,所以租賃對其來說,可以說不屑一顧,而Airbnb的模式是需要服務房客,無論是房主或是炒房團來說,遷就這一點實在難。但也不是沒有解決方法,就看本土的途家反其道而行,將此變成他的生存利器:途家在受讓了業主的使用權之后,成為了房屋管家,因此相比于Airbnb的房東,途家的業主顯然更像甩手掌柜,但這也恰是符合中國現狀的。
中國是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海外互聯網公司不免虎視眈眈,但是即便是進入了中國市場也始終不敵本土公司,如優步中國被滴滴打敗、雅虎中國被收購、天貓戰勝了亞馬遜等等現狀表明,Airbnb中國未來探索之路不會平坦,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崎嶇。
微信公眾號:多少說(duoshaoshuo);轉載須征得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