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工妹到女首富,周群飛的經歷堪稱傳奇。
在她的帶領下,藍思科技已于 2015 年在 A 股上市。同年,伴隨著公司股價上漲,她成為中國女首富。十年后,她又于近日帶著這家公司踏上沖刺港股之路。
與蘋果公司深度綁定,最終讓這家智能終端精密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為果鏈核心成員,并實現飛躍式發展。一年近 700 億元的收入,蘋果就貢獻了近一半。不過風險也很明顯,在宏觀環境影響下,他們近期的股價受到不小的沖擊。
藍思科技也在積極尋求改變。目前,他們除了為智能手機、電腦、智能穿戴等產品提供防護玻璃、金屬中框、觸控顯示模組等產品,還將業務拓展到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AI 眼鏡、XR 頭顯及智慧零售等領域,并與支付寶、特斯拉、寧德時代、智元機器人、Rokid 等達成合作。
順著時代的浪潮,藍思科技緊緊抓住了 A 股上市公司奔赴港股的機遇。
女首富,打造出超級 IPO
周群飛的傳奇故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為了謀生,她的父親帶領全家從湖南湘鄉的一個小山村來到廣東。抱著改變命運的想法,周群飛在深圳大學附近找了份工作,白天在手表玻璃加工廠打工,晚上則去夜校學習,并很快掌握了記賬、開車等技能。
沒過多久,周群飛便爭取到一個寶貴的機會。1990 年,她打工的手表玻璃加工廠擴建到一半時,工廠老板卻準備撤資。于是,她說服老板讓自己試試," 成了,工資隨你定;失敗了,我給你打一輩子工。"
憑借自學掌握的絲網印刷技術,她將這個工廠的效益做到全公司最好,也為日后創業打下基礎。1993 年,周群飛用 2 萬元當做啟動資金,與兄弟姐妹踏上創業之路。四年后,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她將部分客戶用來抵債的設備利用起來,一躍成為手表玻璃供應商。
在成功用玻璃面板替代傳統有機玻璃后,TCL3188 于 2002 年成為最先使用他們玻璃屏的手機。隨著這款手機熱銷,摩托羅拉主動找來要采購他們的玻璃屏。為了更好地發展,周群飛于 2003 年在深圳成立藍思科技,后來還獲得眾多國際品牌的認可。
三年后,藍思科技迎來發展的關鍵機遇。由于成功研制出符合客戶標準的產品,這家公司成為蘋果的供應商,由此駛入發展的快車道。據周群飛回憶,雙方共同奮斗 3 個月研發出第一代 iPhone 面板玻璃,成功量產了具有革命性的智能手機 iPhone 一代。
成為果鏈重要一環后,他們位于深圳的工廠已經沒法承載龐大的產量需求。在湖南瀏陽的支持下,藍思科技順應產業轉移的趨勢,于 2006 年開始在當地建廠,并將公司總部遷了過來,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對于湖南提供的幫助,周群飛也通過行動進行反哺。在藍思科技的牽引下,眾多產業鏈配套企業在湖南投資建廠,并培養了不少本地供應鏈企業,初步形成了一個覆蓋全產業鏈、產值超千億元的電子消費產業集群。
到了 2015 年,藍思科技成功登陸創業板,周群飛一夜之間晉升百億富豪之列。同年 10 月,隨著《2015 胡潤女富豪榜》發布,45 歲的周群飛以 500 億元財富成為新一屆 " 女首富 ",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不過他們并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除了從 2017 年開啟全球化產業布局,藍思科技逐步將業務拓展到智能座艙、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如今,這家公司還深度布局人形機器人關鍵部件和模組,以及對 AI 眼鏡賽道實現全鏈條覆蓋。
在已經登陸 A 股十年的情況下,藍思科技于近日選擇赴港上市。與此同時,隨著《2025 胡潤全球富豪榜》發布,周群飛、鄭俊龍夫婦以 800 億元財富成為湖南首富。
與蘋果深度綁定,一年入賬近 700 億元
藍思科技能夠成長為一個超級 IPO,關鍵在于率先將玻璃、藍寶石、陶瓷等新材料導入消費電子領域,并與蘋果成功進行深度綁定。
2007 年,他們在行業內首創將玻璃應用到全球第一款全屏觸控智能手機上,奠定了智能終端功能面板的主流技術路線。成為果鏈的核心成員后,這家公司的業績實現飛躍式增長。
有研報顯示,從 2015 到 2023 年,第一大客戶蘋果為藍思科技貢獻的銷售額,從 83 億元增至 315 億元,營收占比始終在 50% 以上。到了 2024 年,雖然蘋果為他們貢獻的營收降至 49.5%,但也超過 345 億元。
這家公司也意識到與單一客戶深度綁定的風險,并且正在持續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和客戶群體。
憑借在玻璃、金屬、藍寶石、陶瓷、塑膠、皮革、硅膠、玻纖、碳纖等材料技術的積累,藍思科技除了為智能手機、電腦、智能穿戴等產品提供防護玻璃、金屬中框、觸控顯示模組、生物識別、無線充電等零部件及模組,還將業務拓展到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AI 眼鏡、XR 頭顯及智慧零售等領域。
在智能汽車領域,他們圍繞智能座艙提供中控屏、儀表盤、顯示屏等產品,目前已與特斯拉、寧德時代、寶馬、奔馳、大眾、比亞迪、理想、蔚來等超過 30 家車企達成合作。
與此同時,藍思科技還是支付寶支付設備的整機組裝商,已經深度參與 NFC 和移動支付。此外,這家公司還參與智元機器人靈犀 X1 產品核心部件的生產組裝與測試控制,以及為 "AI+AR" 眼鏡 Rokid Glasses 的量產提供全鏈條支撐。
眾多知名客戶之所以認可他們,離不開這家公司在研發上的巨大投入。
從 2015 年開始,藍思科技在研發上投入超過 180 億元,同時十余萬員工中研發及技術人員就超過 2.4 萬。目前,他們擁有 2249 項已授權專利,涵蓋加工工藝、產品檢測、設備開發、新型材料、工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
再加上在中國、越南和墨西哥擁有九個工業園區,這家公司通過按時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產品,業績也是越來越好。
翻看招股書,會發現他們在 2022 年至 2024 年,收入分別達到約 466.99 億元、544.91 億元和 698.97 億元,凈利潤分別約為 25.2 億元、30.42 億元和 36.77 億元。
強大的綜合實力,最終使得藍思科技在全球精密制造行業處于領先地位。有資料顯示,他們在全球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及模組綜合解決方案市場和全球智能汽車交互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市場,2024 年的市場占有率均位居第一。
港股潮涌,一大批 A 股上市公司來了
除了藍思科技,一大批 A 股上市公司也準備赴港 IPO。
據 Choice 數據顯示,在 2025 年前三個月,共有 66 家企業向港交所遞表,其中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海天味業等 16 家企業已在 A 股市場上市。
此外,三只松鼠、東鵬飲料、賽力斯等 A 股上市公司,也于近日相繼發布公告稱,準備發行 H 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為港股再添熱度。
究其原因,這些已經在 A 股上市的公司選擇去港股,主要是想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同時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
以藍思科技為例,他們之所以選擇去香港上市,便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公司國際化戰略,提升公司國際品牌形象和經營管理水平,從而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如此熱鬧一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早在 2023 年 3 月,相關制度規則正式實施,更好支持企業依法合規到境外上市,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規范健康發展。
一年后,中國證監會發布措施,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暢通內地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規范發展的融資渠道。2024 年 11 月,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態,進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備案效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
港交所也在持續發力。從 2021 年 11 月降低雙重上市門檻,到 2024 年 10 月宣布加快合資格 A 股上市公司審批流程等,他們通過對上市制度進行改革,放寬了上市門檻。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直言,對于已經在 A 股上市的企業,如果符合一定的條件,在港交所申請上市時可以進入快速審批流程。
不久前,據她透露,2022 年港交所審批上市申請時間中位數 61 日,截至上月底的 12 個月,中位數縮減至 28 日。同時,她也強調會對包括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等企業一視同仁,加快整體上市審批時間。
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不少 A 股上市公司選擇牢牢抓住。
來源:投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