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并購摩拜:共享單車最后的倔強,雙馬臥槽新金融
王興撿了個便宜?
4月3日晚間,摩拜召開股東會議表決通過美團收購案。知情人士稱,美團以35%美團股權、65%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其中3.2億美元作為未來流動性補充,A、B輪投資人及創始團隊以7.5億美金現金出局。
“在ofo拿到阿里投資、摩拜委身美團之前,兩家都處于缺糧狀態。”據一位觀察人士分析,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起,兩家基本上不再有新的融資進來,而由于彼此都缺乏造血能力,陸續傳出挪用押金、欠供應商貨款等傳言。春節過后,雙方都放慢了燒錢速度。
據藍鯨財經報道,摩拜日訂單量因車輛損毀已經降至1000萬單,而摩拜投放了800-900萬輛。每輛車每天的騎行只有不足1次。摩拜月運營收入1.1億,成本4億,虧損近3億。
截至當前,摩拜的用戶押金超過60億元,供應商欠款約10億元,合計負債總額超過10億美元。當然,摩拜方面對這份數據予以否認。
“當ofo拿到阿里的融資,摩拜不能不急。擺在摩拜面前的,要么是繼續融資、燒錢,要么只能是在危機沒有大爆發前抓緊把自己'嫁'出去。這不是說摩拜失去了投資價值,而是投資人都不肯在這種狀態下繼續投錢了。”
對于美團的介入,不看好此次并購的人士看來,共享單車和美團戰略無法協同,美團的流量對共享單車來說也只是場景價值而已,美團收購共享單車很難和主營業務關聯。
看好此次并購的人士認為,摩拜靠近美團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雙方有一個共同的野心——做“大出行市場”。
對于美團來說,做共享單車主要有兩大方面的收益:
一個是業務收益。王興做網約車有兩層邏輯,一個是市場規模足夠大;另一個是美團的“Eat Better、Live Better”目標,共享單車不僅符合這兩層邏輯,還可以幫助美團獲取更多位置等數據,以及推廣自有支付。
一個是資本收益。有多個消息顯示美團正在尋求IPO,說白了就是在等時機,以及做大公司估值,如果美團做出行業務,以滴滴或者Uber為參照物,將可以大幅提升估值,而且共享單車,已是中國創新的一張名片,摩拜單車國際化的布局讓其有較高國際知名度,對提升估值有利,相比之下,收購摩拜單車這點錢不算啥。
王興撿了個便宜?資料顯示,去年5月美團宣布盈虧平衡,賬面資金已達到30億美元,去年10月完成騰訊領投的40億美元融資,加上業務現金流,如今拿出27億美元現金,或者部分現金+股權,問題不大。
但是,市場觀察人士也提出了質疑,美團如果要做出行業務,估計需要花費20億-30億美元,這個壓力并不小。那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騰訊在促成美團收購摩拜單車時,已經許諾了對美團的下一輪融資,給美團補充彈藥,支持其發展出行業務的同時,更有底氣地抗擊阿里?
“互聯網大戰”又回來了
不少互聯網從業者認為,馬化騰和馬云才是共享單車(以及大部分互聯網市場)的游戲規則制定者。
公開資料顯示,摩拜是一家騰訊系企業,2016年10月、2017年1月,2017年6月曾分別來自騰訊等機構的C+輪、D輪、E輪融資,其中D輪和E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此外,摩拜不僅獲得了騰訊等機構的資金注入,還在手機超級入口微信中獲得了快捷入口。阿里、螞蟻金服等公司則從2016年10月連續下注ofo。2018年3月,阿里注入了8.66億美元并擁有17.7億元的借款,同時入駐了ofo董事會。
在此并購消息還未得到確認前,就有分析文章指出:阿里巴巴剛把“餓了么”拿下,而美團又急著通過打車、共享單車這樣的大出行戰略布局,搶奪生活服務市場。騰訊必須全力以赴地支持美團,也絕不允許高頻支付入口之一的摩拜落入軟銀甚至是滴滴口袋。
“數千萬人的注冊與支付綁定這才是兩家爭奪的重心所在,至于單車本身,能不能產生利潤并沒有吸引力,它只是一個載體。”
“共享單車會如同超市里的雞蛋一般,只能作為引流工具。目前,ofo、哈羅已經被阿里控制,騰訊控制著摩拜。共享單車不需要盈利了,因為它們都將成為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芝麻信用、微信信用的高頻入口和場景,巨頭為他們的虧損買單。”
即便如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這樣的大手筆,也是為了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生態體系,服務于其新零售戰略,并構建起自己的同城服務物流。
“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中,沒有哪個獨角獸企業是絕對安全的。只不過,從產品創新、上線運營到燒錢比拼、市場爭奪,直至各自選邊站隊,先后成為互聯網巨頭的棋子,卻也頗讓人遺憾。”一位從業者感嘆。
【來源:金評媒 作者:小丫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