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媒體的企業屬性看傳統紙媒裁員觀點
道哥的話,本來不想這么早發這篇的,但是昨天朋友圈中一位坤哥的文章:《重報集團今日勸解:記者童鞋們,家里已很窮,可以先離開》被頻繁轉發,本來是一則招聘廣告,卻將重慶日報集團的內部鼓勵創業文件一并討論,似乎得出了內部創業亦是一種變相的裁員方式的結論,真不知道到底是媒體人(曾經的媒體人坤哥)求才心切還是不讓報社散伙不甘心。此為題外話……
以下才是正文……
最近,微信朋友圈中湖北都市類媒體,《楚天都市報》裁員的消息引起了不少媒體人的討論,也是在幾乎同時,幾家主流傳統紙媒開始出現大規模虧損的消息也同時流出,道哥朋友圈中的媒體朋友都坐不住了,各種傳統紙媒“死亡說”,各種“不行了”的言論和感慨迎面襲來,好不熱鬧。
然而關掉朋友圈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下,紙媒大規模裁員的消息無論真實與否,無論裁員多少,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裁員,無論裁員最終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都已經不重要,其實我們更加看重的應該是傳統紙媒在經營出現困境之時,主動勇敢做出裁員的舉措,而不是偷偷摸摸的,希望員工自然流失被動的實現裁員降成本的目的,或許才是值得鼓勵的。
困難當頭主動裁員才有出路
當下,傳統紙媒面臨廣告收入斷崖式下滑的態勢,在成本無法迅速壓縮的情況下,在傳統媒體的制度紅利幾乎耗盡的今天,在新媒體進攻策略無法取得實質性突破的情況下,現實的困境意味著轉型已經到了防守階段,而裁員成為防守階段的一種必然選擇。
作為一個商業企業,在無法有效實現收入增長的情況下,控制成本就成為一種必須,這也是傳統紙媒在第一階段壓縮版面等成本控制舉措之后,在收效已經無法滿足決策者需要情況下,自然而生的必然舉措。
裁員舉措一方面是媒體減少成本的客觀要求,另外一方面也是除舊納新穩定核心員工的客觀需要,互聯網帶來的傳媒新生態的變化,已經讓部分傳統媒體從業者的思維理念無法跟上時代的變化,其基本的思維理念以及技術技能的積累儲備,也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如今的市場背景下,裁員是最好的納新機會。
而在細節層面,能夠勇敢的喊出來裁員,按照市場化的方法裁掉那些需要戰略調整的員工,保留住核心員工,并通過提高其待遇等的方式進一步發揮其作用是科學之舉;而諱莫如深的,偷偷摸摸的放風出去要裁員,并通過直接或者間接降薪的方式來變相裁員,寄希望于人員的自然流失來達到裁員的目的,其結果必然是劣幣驅除良幣,或許只能達到裁員舉措的第一個目的,亦即簡單的完成減少成本需求的目的,而無法實現除舊納新穩定核心員工的目的,反而引起了負向作用,將有能力有發展潛力的員工變相趕走,留下更大的負擔的同時也失去了進一步轉型的有力支撐。
回歸媒體的企業屬性看紙媒裁員
回歸媒體的企業屬性,是傳統媒體轉型首先需要做的,從思維層面,從實踐層面,回歸媒體的企業屬性,需要正確看待報紙這一產品在一個企業的業務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其只是作為一個盈利性企業組織在一定歷史階段,實現企業盈利的一個階段性業務產品,卻未必是這個企業的全部。
因此,回歸媒體的企業屬性,則更容易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產品策略,靈活選擇報紙這樣的一個企業所經營的產品的存廢,便有條件在適當的時候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業務策略,以求得更好的發展,而不是用一個本應該階段性存在的業務產品代替了企業的全部,在內心中產生報紙這一個產品才是一切,企業屬性是次要因素的本末倒置現象。
媒體轉型,首先把媒體當企業,從回歸媒體的企業屬性開始,這或許是具有轉型選擇權時期,媒體人所需要具備的基本思維。
然而,在當下,媒體的轉型已經進入到了被動選擇期,則意味著裁員削減成本,減小體量規模成為一種必須,而這種現象如果從企業屬性媒體的原點出發,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回歸媒體的企業屬性有兩個層次的意義,第一個層次是明確盈利性組織屬性才是企業的根基,而紙媒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產品必須服從服務于企業盈利性目標的需求,并適時調整其的存廢,而第二個層次則是根據媒體企業屬性的要求,進行成本縮減和業務體系的調整,并進行業務模式的變革是其內生的自然要求,而裁員就是一個企業可能或者必然會經歷的自然舉措,這或許是媒體真正回歸企業屬性的一次明證,雖然看起來有些尷尬。
企業屬性與媒體轉型
當下,媒體轉型遭遇困境的原因有多種,而不把媒體當企業或許是一個根本的原因,因為中國媒體喉舌身份的客觀存在,客觀上將媒體,包括媒體人自己溫柔的欺騙了,認為媒體產品才是自己的所有和一切,事業單位或者宣傳部門的附屬才是自己的所有,這或許正確,因為一部分的核心黨報本身具備這樣的屬性。
然而,當下我們談論的更多遭遇媒體轉型困境(經濟層面困境)的媒體,多數是市場化的都市類媒體,雖然亦是黨的喉舌的延伸,但是其核心運作的模式更加接近市場化的企業屬性,如果忘卻了這樣的基本前提,無法回歸到媒體的企業屬性去主動調整產品線和業務模式,無法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果斷裁員在內成本壓縮舉措,則意味著主動和被動環境下的兩次轉型機會的喪失。
發力新媒體也好,主動裁員壓縮成本也好,其都是媒體回歸企業屬性之后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市場化屬性更強的傳統紙媒進行轉型首先要做的,能否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根據企業的盈利狀況調整包括報紙在內的產品業務,包括廢止和興辦,能否順應形勢的發展要求,在適當的時候調整成本結構,進行人員和管理成本的壓縮也是這種企業屬性回歸的必然舉措,也是走上正確轉型路徑之上的必經之路。
回歸企業屬性的媒出路
回歸媒體的企業屬性,根據市場發展調整包括報紙產品在內的產品結構和業務模式,根據市場發展調整內部成本結構包括進行裁員和成本壓縮之后,未來的媒體或許因為媒體屬性的回歸,其轉型的路徑就更加明晰,中國未來的媒體生態新格局大致也可以形成。
首先,更為普遍的未來傳統媒體生存狀態是朝著最小規?;埛较虬l展,一部分市場化的傳統媒體,會通過媒體產品的調整以及裁員等壓縮成本方式,朝著一個維系一個媒體企業生存的最小規模化,并繼續存在和發展下去,而在朝著最小規模化發展過程中,期間無法實現盈虧平衡這樣基本要求的媒體則意味著要被關停并推出市場。
其次,另外一部分進行了業務調整和成本壓縮的媒體,亦可以通過短期的調整度過階段性的經營困境,在保持媒體屬性的企業存續發展之后,等待時機再次尋找到崛起的機會,重新回歸到一個正常企業的發展運作之中。
最后,那些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媒體業務的成功上市,并成功收購或者研發出更多的互聯網產品和業務的媒體企業,則是在媒體變革浪潮中成功找到出路的群體,其最終實現了自己在資本市場上,詮釋作為企業的媒體的市場價值,亦成為未來全新媒體生態格局之下實現全面轉型成功的媒體代表,但是這部分一定是極少數。
以上三種類型的媒體將以其數量規模的不同,共同組成中國未來全新媒體生態格局體系的金字塔結構,所有的一切都來自于媒體企業屬性的回歸這一個原點。(完)
本文為《青年記者》專欄文章,有增加,更多請關注《青年記者》本期雜志。
歡迎關注訂閱“道哥論道”(微信號:dogdaoge)
“道哥論道”由傳統媒體轉型實踐者”欒春暉以及他的朋友們共同運營,旨在通過基于“TMT”領域核心思維的交流和探討,聚合同道中人,在此交流互動,共同經營這個“自由智者的大本營”,如果你對一份真誠的交流有所期待,歡迎訂閱我們的微信推送服務,加入我們的討論。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