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信重工 ( 601608 ) ;鐵建重工 ( 688425 ) ;科達自控 ( 831832 ) ;山河智能 ( 002097 ) ; 天瑪智控 ( 688570 ) ;科達自控 ( 831832 ) ;電光科技 ( 002730 ) ;北方股份 ( 600262 ) ;鄭煤機 ( 601717 ) 等
本文核心數據:戰略集群 ; 市場集中度 ; 競爭力評價 ; 波特五力模型 ;
中國礦用機器人市場競爭梯隊
目前處于第一梯隊的是中信重工、中鐵重工、鄭煤機以及中國煤科四家企業,他們擁有強大的業務市場、產品生態和智慧礦山方案經驗,在礦用機器人行業上擁有較好的競爭力。第二梯隊是科大自控、山河智能、天瑪智控、天河科技和天創機器人,這些企業研發投入、產品制造以及資質榮譽上具有較好的優勢,未來有望在在礦山機器人專業化上有較好的表現。第三梯隊是國興智能、菲力克科技以及戴德測控,這些企業專注機器人產品制造,在市場資質、研發投入上競爭力較弱。
從礦用機器人產業鏈區域來看,產業鏈較完善的有廣東、陜西、山東、江蘇、山西五省。廣東、江蘇的產業鏈上游完善的零部件、機床、配套設備和通信系統企業聚集效應好,同時相關外資企業較多,因此中游吸引了一批礦用機器人制造商,為下游周邊地區提供產品和服務。陜西、山東和山西三省主要是因為下游有較多的礦山,礦用機器人需求較大,聚集了一批礦用機器人企業。其他區域還有北京、湖南、遼寧、上海、安徽、福建等地,區域產業鏈較完善。
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市場集中度
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集中程度較低。大部分企業目前還是專注在礦下大型開采、掘進設備,對于智能化礦用機器人的布局相對較少。同時大型企業為了降本增效,通常會進行外采,目前行業整體集中度較低。初步測算 CR10 在 20% 左右。
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上市公司戰略集群分析
根據 2024 年營收年及毛利率進行礦用機器人行業集群的劃分,目前行業內未有領先者,即同時在營收和增速同時雙高的企業。目前大部分企業在礦業場景上主要的設備還是無人車、自動輸送帶、掘進機、挖煤機等,這些機械設備也是目前礦井中使用最高的設備,而礦用機器人是起到一個輔助作業,提高大型裝備作業效率的作用。目前向導者較多,例如鄭煤機、天地科技、鐵建重工、山推股份等,營收處于領先地位,但近年毛利率乏力。此外這些企業的礦用機器人產品專注度較低,機器人業務在企業中占比低于 5%。中信重工、山河智能等機械設備制造商近年來謀求智慧化轉型,未來也朝著導向者方向發力。另外,突出者是毛利率超過 30% 的企業,例如天瑪智控、梅安森、電光科技、科達自控等,這些企業利潤留存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中國礦用機器人市場競爭力評價
為了量化礦用機器人行業的競爭態勢,通過對十家重點礦用機器人企業建立評價指標模型,用六個維度對企業的礦用機器人市場收入、產品布局、配套系統、解決方案、研發投入以及外銷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了解到中信重工、煤炭科工、鐵建重工、鄭煤礦機四家企業在六個指標維度上處于領先地位。這四家企業營收能力強,產品、配套系統和解決方案均有布局,研發投入強勁,還有部分外銷收入,綜合來看在礦山機器人行業中有較好的競爭優勢。
其次營收較低,但產品種類較多的企業有天創電子、天瑪智控等,科達自控盡管產品較少,但煤礦輔助運輸、巡檢裝置機器人等上榜《礦山領域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名單》,產品性能獲得了較好的市場認可,因此產品競爭力較好。從配套系統來看,除了科達自控以外,其他三家企業未有相應的軟件平臺。解決方案上天河科技礦用噴漿機器人入圍了工信部的礦山領域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科大自控有 M-CPS 智慧礦山整體解決方案。而目前行業中存在大多數跟國興智能這樣只專注于產品供應的企業,競爭力較弱。
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競爭狀態總結
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現有競爭者激烈程度一般,天瑪智控、科達自控等專業廠商憑借技術先發優勢占據主導,與天地科技、中信重工等大型裝備制造商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 ; 潛在進入者威脅較大,因政策推動智慧礦山建設吸引科技公司跨界入局,但高研發投入和技術壁壘限制中小企業發展 ; 替代品威脅中等,傳統人工采礦在安全性和效率上無法比擬,但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可能替代單一機器人產品 ; 供應商議價能力較強,核心零部件如傳感器、控制系統多依賴進口 ; 買方議價能力較強,大型國有礦企因采購規模大具備較強議價權。
根據以上分析,對各方面的競爭情況進行量化,1 代表最大,0 代表最小,目前我國礦用機器人行業五力競爭總結如下: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