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馬加持的眾安保險盛世之下有隱憂 有些事情不能左右卻必須承受創投
9月28日,三馬加持、萬眾期待的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眾安保險”在港交所上市。錯過了阿里巴巴之后,港交所不敢再錯過阿里巴巴的子孫。
有金融和科技兩個概念加身,眾安保險成功IPO,發行199,293,900股H股,發行價59.7港元,募集資金總額115.31億港元。首日開盤價69港元,隨后眾安在線股價大漲,市值隨之沖破千億港元。
這家公司被外界所看好:因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兩家互聯網公司,以及一家實力雄厚的金融集團,都是他的最大股東,這樣的光環,僅此一家。
這家公司以數據和技術見長,符合這個時代“風口豬”的特點。
在眾安1574名員工之中,有57%是技術人員。在過去三年中,眾安的研發資金從2240萬元,上升到2.14億元,占同期保費總數占比從2014年和2015年的2.8%,上升到2017年的6.3%。
在對科技股求賢若渴的香港股市,這一支股票的IPO,正如久旱逢甘霖,港股的投資者釋放了極大的熱情。
盛世之下,仍有隱憂,短短4年,眾安已經完成了很多公司千億市值的大夢,成為巨頭,不過快速成長過程中,仍有不足。
1、極度依賴合作伙伴平臺
作為后起之秀,眾安已經錯過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期,獲客成本大大增加,已經失去獨立成為巨頭的機會
眾安保險APP,在APPAnnie的最新iOS排名中,只有757名,基本可以說不入流。
眾安對此非常明白,在招股書中寫道,我們依賴與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及生態系統內其他參與者的合作。倘若有關伙伴不再繼續維持與我們的關系或倘若第三方生態系統合作伙伴運營失敗,我們的業務可能受到影響。
2014年、2015年、2016年,通過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售出的保險產品分別占同期總保費的99.8%、97.9%、86.5%。
更細化一步,五大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平臺銷售所得的總保費分別占同期保費的96.5%、86.6%、68.6%。
生態合作伙伴比如螞蟻金服和順豐還是其往期最大保單持有人。
股東們對眾安保險的重要性還在于,他們是眾安的出口和平臺,可以說,是他們把眾安抬進了港交所。
眾安保險的總保費從2014年的7.9億元,到2015年的22.83億元,再到2016年的34.08億元,一直保持上漲的趨勢。
不過三年來,最大頭的收入都是來自阿里和螞蟻的退貨運費險。2014年退貨運費險占總保費比重達77.6%,2016年退貨運費險占總保費比重下降到39.3%,仍然是第一大的收入來源。
也就是說,阿里和螞蟻是對眾安最重要的公司。
但就股權來說,眾安是相當的分散。
最新的股權比例中,螞蟻占13%,騰訊和平安都是10%左右,也就是說,三家誰都別想真正控制眾安。
在阿里和螞蟻參與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里,30%是一個坎兒,過了3成,可以說能夠掌控,比如網商銀行,根據國家規定最多占三成,但螞蟻視網商銀行為親兒子。
表面上看,三家的勢力眾安都能借力,但實際上,大家都不能把眾安當做心腹。
這也就是,為什么三馬沒有出現在眾安的IPO上,甚至難覓逍遙子和劉熾平的身影。
不站隊的公司有著不站隊的麻煩,比如美團,在明確拒絕站隊阿里之后,阿里低價出售所持的美團股票,阿里當年的持股正是10%~15%之間。
招股書也說“我們部分生態系統合作伙伴根據其平臺規則分配不同保險公司提供的產品,而彼等未必偏好我們的產品”,“例如,攜程可根據保險供應商的收費建議及服務能力在多個供應商向客戶分配航意航延險,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可能頻繁而激烈。”,“我們與生態系統合作伙伴的伙伴關系并非獨家,協議期較短,通常為一至兩年”。
招股書還提示,一旦合作伙伴見到保險產品的利潤高,可能會自己下場參與。
阿里健康攜手中國太平、太平人壽等企業發起阿里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螞蟻金服通過收購完全控股了國泰產險,而且螞蟻金服自身也成立了保險事業部。
2017年一季度,眾安保費收入8.86億元,同比增長55%,卻虧損了2億元,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保費是交給合作伙伴的平臺費。
2、大數據無源之水
互聯網保險公司的未來就是,數據驅動戰略,這也是投資者看好眾安的一個重要原因。
世界正在由IT時代轉向DT時代,為了拿到核心的用戶數據,各家公司使出渾身解數,哪怕使用共享單車這種一點都不酷炫的模式。
眾安招股書中說“我們依靠在保險價值鏈每個環節中收集的大數據,提升業務表現和業績,我們無法向閣下保證我們未來能夠累計或獲得足夠數據,缺乏該等數據可能對我們的業務和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
只有技術而沒有數據,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我們廣泛的客戶數據源自我們龐大切不斷擴大的客戶基礎,其中大部分取決于來自我們生態系統合作伙伴的客戶獲取及支付渠道等”。
收入占比最大的退貨運費險,設計之初得到了螞蟻金服的大力支持,從阿里系龐大的用戶中提取數據才設計出這款產品,沒有阿里的數據,即便眾安的技術能力再強,也無濟于事。
數據就是這個時代的石油,沒有數據,超級計算機就相當于沒有汽油的汽車。
自2013年10月成立至2016年12月31日,眾安保險累計銷售逾72億份保單,服務逾4.92億名客戶,但這些用戶,并不是眾安的直接用戶,比如支付寶賬戶險,用戶在支付寶平臺購買了之后,眾安能夠拿到用戶什么數據,要完全看支付寶開放哪些。
是不是眾安成立太晚了呢?
也不是。僅僅早眾安一年的滴滴,已經擁有了中國最大的出行數據庫,這得益于滴滴堅定不移堅持自我發展的舉措。
雖然很早就可以在公眾號、支付寶、微博和高德地圖APP使用滴滴服務,但滴滴從沒有把這些當做真正的出口,畢竟數據這種最重要的財富,不能被人卡住脖子。
石油是世界上交易最大的商品,數據是新時代的石油,但達沃斯世界論壇認為,數據卻是幾乎不能被交易的產品。
合作伙伴只會把加密或者調整過的數據交給你使用,卻從不敢把原始數據交給你,各家廠商的數據都是獨立的,永遠也不可能統一到一起。
而目前,數據領域的跑馬圈地已經基本完成,BAT、滴滴、美團等掌控了大部分的線上數據,形成了“數據網絡效應”,擁有的數據越多,吸引的用戶也多,用戶產生更多數據,這是一個正向激勵的過程。
在可見的未來,眾安保險在用戶數據上很難有突出的表現,它的一舉一動,也會受到螞蟻金服的嚴格監控:螞蟻在互聯網金融上的數據優勢不容挑戰。
3、金融自由化紅利出盡
僅僅在1年前,不用借助互聯網概念,保險依然笑傲江湖。
借助前海人壽,寶能系拿下萬科第一大股東,各類險資在資本市場上翻云覆雨,令人眼花繚亂。
隨著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整治金融亂象,前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落馬后被“雙開”。
2013年開始的金融自由化戛然而止,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保險行業自然被波及。
險資能夠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主要是因為萬能險保費的增長。
以財產險為主的眾安,出生太晚,沒能在這場自由化狂歡中分得一杯羹。
保險業的收縮,殃及眾安。
螞蟻金服旗下招財寶是眾安的五大合作平臺之一,眾安也曾經因為為招財寶個人貸提供保險而名聲大噪。眾安的第三大產品——保證險,在過去的三年也是異軍突起,相關的資產總額分別為26億元、236億元及617億元,主要客戶就是招財寶。
招財寶曾經規模曾達到2700億元,眾安保險收取0.1%的手續費。
不過在招財寶爆出僑興債等問題之后,眾安也受到牽連。
招財寶改為螞蟻財富,許多個人貸業務逐漸到期停止,沒有了業務創新,眾安的保證險就無從下口。
更糟糕的是,金融業的收緊才剛剛開始。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五年開一次,定下的基調是不可能回調的。
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是未來五年的主基調。
金融的空轉、創新都是不符合這個主基調。而實體經濟的保險服務,增長極為有限,16年的運費險總額跟15年持平,阿里的增長也有天花板。
這些都不是眾安能夠左右的,但又是它不得不承受的。
來源| 品途商業評論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